海信是業內最早提出激光電視概念的企業,也是最早將激光電視產品推向市場的企業。早在2007年,海信就開始了激光電視的研發,2014年,海信******代激光電視問世。十年磨一劍。海信激光電視究竟劍指何方?如今,畫面已然清晰。
完成大尺寸市場布局只是海信布局激光電視的開始。鐘強表示,未來,海信也會推出小尺寸的激光電視,前提是價格要低于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目前,激光電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價格仍然較貴。隨著技術和上游產業鏈的日益成熟,價格會有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屆時,我們要取代小尺寸液晶電視。”在海信內部,一直將激光電視定位為下一代電視,全尺寸覆蓋才是它的最終目標。
液晶電視是繼黑白電視、彩色電視之后的第三代電視。但是,液晶電視在近年來達到技術頂峰之后,開始走下坡路。業內紛紛開始尋找替代液晶電視的第四代電視解決方案。“目前來看,兩個陣營聲勢******,一個是以海信為首的激光電視陣營,另一個是以韓國LG為首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陣營。”鐘強說。
激光電視能耗低、顏色表現力強、反射式成像原理對眼睛傷害低,這些是業內公認的激光電視的優勢所在。但是,海信之所以堅持十年專注于激光電視的自主研發,除了這些因素外,還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我們想將電視行業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鐘強說。
液晶電視時代,中國電視行業的規模雖然迅速擴大,但行業的主動權卻一直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原因在于,日韓企業掌握了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鐘強解釋說:“液晶電視的技術和成本主要體現在面板上,液晶電視的性能表現取決于面板的性能,面板的成本占整個電視成本的60%-70%。這樣,作為下游的電視機廠商,就很容易被上游的面板廠商牽著鼻子走。”
今年初,很多國內彩電企業遭遇的利潤下滑,就與上游的韓國面板企業減產,液晶面板價格上漲有一定的關系。原材料成本上漲,企業不得不對電視提價,造成了業績的萎縮,處境十分被動。
海信想要改變的就是類似的狀況。海信的思路是,選擇一個不再依托于面板的“要素分離”的顯示方案,在下一代電視的發展中實現“換道超車”。鐘強說:“OLED只是發光原理不同,它仍然要依賴于面板。而激光電視關鍵顯示要素完全分離開,這樣行業發展的主動權就不會只掌握在少數幾個企業手中,行業發展的靈活性也會更高。”
安徽國佳智能——海信激光電視授權代理商,免費咨詢專線:15256056851,0551-6565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