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習慣將家庭影院或者HIFI等音響劃分一定的頻段如高音、中音和低音等。很多聲學專家和音響專家想出了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這個20Hz-20KHz的頻率分為超低頻(超低音)、低頻(低音)、中低頻(中低音)、中頻(中音)、中高頻(中高音)、高頻(高音)、超高頻(超高音)等七個頻段。這樣的七個頻段的定義比簡單的高中低頻段的定義劃分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
高中低頻率頻段的劃分主要是更加便于說明聲音不同頻率的特性和音樂還原時候的各個頻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能力。因為從理論上說,只有各個頻段的量的分布都趨向平衡,各個頻段的頻率的重播控制都能夠恰如其分,才能算是一個好的重播系統,而這個重播完美的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必須要有能夠重播各個頻段的物理載體以外,還有必不可少的各頻段的聲音錄制的制約,以及錄制和重播環境的制約。于是,玩音響才會讓人永無止境,其實,也一定沒有百分之一百的還原重播!
在這里,我再補充一些關于高頻和超高頻的解釋。由于高頻和超高頻這兩個頻段在實際的生活中容易讓人誤解!很多人誤以為聽到尖銳刺耳的聲音就是高頻或者超高頻了,其實這是有所偏頗的!在音樂聲音里頭,高音也同樣可以分為基頻和泛音兩個部分,例如,小提琴、小號、短笛等高音樂器,他們的高音基頻一般只有3- 10Hz上下,但是,他們的泛音卻遠遠高于20Hz!
以前,由于錄音技術或者音響器材的制造技術的制約,高頻一般只能達到10Hz左右,于是在聆聽這些聲音的重播時候,就會感到小提琴、小號等的高音是尖厲的,非常的挺實,但是不討好!但是,今天,錄音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輕松的錄下超過20Hz以上的聲音,器材的制造能力也允許很多喇叭能夠重播20Hz以上的頻率,我們再同這些小提琴和小號的高音時候,就會感到他們變得非常的纖細而感覺豐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聲音(高音)不干了,不扎耳了。
現在開始出現的SACD和DVD-Audio的軟件采取的高格式數碼錄音技術,其高音的頻響已經可以超過80Hz,問題是有沒有這樣的系統重播罷了!再舉例就是,在樂器中,三角鐵和鋁板鐘琴等高音金屬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是最為豐富的,在測試一套器材或者一段錄音的時候,一旦頻響不夠高,他們就會顯得發木,失去活力和色彩了!
以上我們談頻率的分段主要是讓大家知道各個頻段的聲音的分布和量的多少比例。所謂的量感就是指量的多寡,如高音比較多、低音比較少等。而量感之外的頻率的控制力通常多指在以上頻段中的對低頻段與高頻段的控制能力。如果有些器材低頻顯得松散,而有些則具極富有彈性,我們會說后者有好的低頻控制力。同樣,有些器材能夠控制住高頻,讓它帖服而不至于飆得讓耳朵難受,我們就會說它的高頻控制力很好。
這里我們還要留意的是,音響系統中各個頻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壞,器材之間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但是頻率的控制力的好壞就可以說是器材本身的優、劣之別。因此,一套音響系統好壞,一段錄音的好壞,應該從以上聲音各個頻率的量感搭配以及控制能力來區分和比較,而這個頻率的量的分布和頻率的控制能力是極具物理性的,是比較客觀的,是受到器材和錄音本身先天條件的嚴格制約的,所以,我將其擺在了音響要素的******位,也是基本的一個環節。
如果,一套器材或者錄音本身不具備這些頻率的良好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那么就失去了“音享”的根本意義了,也就淪落到“響音”的范疇了!后續小佳會詳細介紹超低頻(超低音)、低頻(低音)、中低頻(中低音)、中頻(中音)、中高頻(中高音)、高頻(高音)、超高頻(超高音)等七個頻段的量感分布及其控制能力。
安徽國佳智能家庭影院專家,專業家庭影院聲學設計,咨詢專線:1525605851,0551-65657593。